找到相关内容63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东晋南北朝“志怪小说”中的观世音灵验故事杂谈

    典型的宣扬佛教关于地狱、报应,和受佛、菩萨点化后能够改恶从善,礼佛奉经的故事,因此流传十分广泛。梁《高僧传》和唐《高僧传》中都采录了这个故事,其后又增演为《刘萨诃和尚因缘记》(有敦煌写本,见《敦煌遗书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251002.html
  • 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

    于许多经典。其总体的精神是告诉人们,观音菩萨出于慈悲救世的目的,运用其神通之力,由不可见、不可触的清净法身显化出有血有肉与常人无异的色身,或出于慑服冥顽、点化有缘之辈而现出各种有形有色但与常人不同的“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5251231.html
  • 汉传佛教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特征

    菩萨出于慈悲救世的目的,运用其神通之力,由不可见、不可触的清净法身显化出有血有肉与常人无异的色身,或出于慑服冥顽、点化有缘之辈而现出各种有形有色但与常人不同的庄严法相。中国的佛教徒根据印度佛教菩萨信仰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251456.html
  • 来果禅师传略(2)

    外道之外论也。  ●四、神人点化  余自劝发心出家未遂,绝而复苏者数次,一日,戚友临门,我正念诵,彼问何人,亲颜面赤,不敢作答。二老尝言:“我家门第感受何困,出此庸人,败坏宗族,玷辱祖地,愧对乡邻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1051651.html
  • 海天佛国普陀山

    点化和润泽,才使得普陀美景具有了寥阔的诗境和隽永的禅意,成为我们人类心灵的胜境和精神的道场。  普陀山大乘庵圆通宝殿有一副长联:“南海风光,不少骚人墨客啸咏经堂,诗心通佛性;普陀景色,几多绿屿青峰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1251656.html
  •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—以佛教“度”与“解脱”概念为诠释观点(2)

    了悟,开启第四折讲经点化之关目。袁逊问禅后当下顿悟,作偈云:“无去也无来,心花五叶开,尘缘都放下,位正宝莲台。”随即坐化。剧末圣僧罗汉带著金童玉女[87]接引其步步踏金莲,登上率陀天。  就情节而言,《...人必悟宗风,证果朝元而去。  第四折秀士问禅之后自述的一段话,可以总结禅师相助度脱的过程:“多谢禅师偈言点化。小生实非人类,乃此山中得道老猿,未经圣僧罗汉点化,不得超升。初则变化儒樵,蒙师教诲,已识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252369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与禅宗思想

    如意。争似无为实相门,一超直入如来地。《证道歌》 “若论无相施,功德极难量。”傅大士颂达摩点化梁武帝,目的是为了让他向真心自性中去体究。川禅师颂云:“罗汉应供薄,象身七宝珍。虽然多浊富,争似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952656.html
  • 佛菩萨探访录——愈病救苦篇

    鱼刺不见了,喉咙也不痛了,舒服至极。喜出望外,我跳了起来,问那工人说:‘是不是菩萨要你来救我?’那工人没回答,笑笑走了。  我想,一定是观音菩萨点化他来拔我痛苦的,不然绝不会那么巧。而且橘子酸也不会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3552693.html
  • 与禅无关

    是自己点化他不够吧。三十年前,他握着一把扫帚扫地,心中一片混沌。三十年后除了会念几卷经咒,能做几场法事之外,竟然仍握着竹帚扫地,这,算不算本领?按照现今的标准看来,这个侍者还在管理员水平,连个助理馆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5253521.html
  • 无限的慈悲——观世音菩萨

    往往隐德露痴,游戏人间。凡人肉眼不识,自会发生误会。观世音菩萨,为卫护道场,对破戒僧人,固然慈威兼施,而对蓄意扰乱道场之人,亦每现身点化。  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,曾拜访普陀山。当其微服上山,立即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3853905.html